主页 » 調色盤和筆法技巧演變的時間線

文藝復興(1400 年代至 1600 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泥土色調、柔和的綠色、藍色和紅色;珍貴的顏料包括群青和朱紅。
  • 筆觸: 光滑、精細的細節,採用上釉技術,具有真實感和深度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達文西、米開朗基羅、拉斐爾。

阅读更多


巴洛克風格(17 世紀至 18 世紀)

  • 調色盤: 與胭脂紅、赭石色和黑色等豐富的色彩形成深刻而強烈的對比;明暗對照法是關鍵。
  • 筆觸: 流暢而精確,強調運動和戲劇性的燈光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卡拉瓦喬、倫勃朗、彼得·保羅·魯本斯。

阅读更多


洛可可風格(18 世紀至 18 世紀末)

  • 調色盤: 柔和的色彩,如桃色、天藍色、淺粉紅色和金色,營造出俏皮的裝飾美感。
  • 筆觸: 輕盈、細膩的筆觸傳達出精緻和奇思妙想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弗朗索瓦·布歇、讓-奧諾雷·弗拉戈納爾。

阅读更多


新古典主義(18 世紀末至 19 世紀)

  • 調色盤: 柔和的色調受到古希臘和羅馬藝術的啟發,專注於白色、灰色和土色調。
  • 筆觸: 線條乾淨銳利,表面光滑拋光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雅克路易大衛、尚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。

阅读更多


浪漫主義(19 世紀至 19 世紀 50 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充滿活力、富有情感的色彩,如火紅、暴風灰和深藍色。
  • 筆觸: 富有表現力和活力,傳達戲劇性和敬畏感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JMW Turner、歐仁‧德拉克洛瓦。

阅读更多


現實主義(1840 年代至 1880 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採用自然色調和泥土棕色和綠色來描繪現實生活中的場景。
  • 筆觸: 精準但不過於精緻,注重日常生活和細節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古斯塔夫·庫爾貝、讓·弗朗索瓦·米勒。

阅读更多


印象派(1860 年代至 1900 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直接塗上淺色、鮮豔的顏色;閃爍的藍色、黃色和粉紅色占主導地位。
  • 筆觸: 短暫、可見的筆觸捕捉光線和運動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克勞德·莫奈、皮埃爾·奧古斯特·雷諾瓦。

阅读更多


後印象派(1880 年代至 1900 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大膽、富有表現力的色彩,帶有情感,有時甚至不自然的色調。
  • 筆觸: 多種多樣,從點畫法到大膽、戲劇性的筆觸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文森梵谷、保羅塞尚、喬治修拉。

阅读更多


野獸派(1900 年代至 1910 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純粹、鮮豔的色調,如紅色、橙色和藍色,具有富有表現力的抽象性。
  • 筆觸: 大膽、快速的筆觸強調了細節上的鮮豔色彩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亨利馬蒂斯、安德烈德蘭。

阅读更多


立體主義(1907年至1920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後期將採用柔和的單色或更明亮的合成色。
  • 筆觸: 具有極少紋理的碎片化幾何形狀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巴勃羅·畢卡索、喬治·布拉克。

阅读更多


抽象表現主義(1940 年代至 1950 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多樣化-大膽的原色以產生衝擊力,或柔和的色調以營造氣氛。
  • 筆觸: 充滿活力的手勢技巧,例如滴水或濺水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傑克森波洛克、馬克羅斯科。

阅读更多


普普藝術(1950 年代至 1970 年代)

  • 調色盤: 模仿廣告的明亮、飽和的顏色(例如紅色、黃色、青色)。
  • 筆觸: 平整、乾淨,且邊緣清晰、圖形鮮明。
  • 著名藝術家: 安迪沃荷、羅伊李奇登斯坦。

阅读更多


當代藝術(1980 年代至今)

  • 調色盤: 範圍廣泛——從明亮的霓虹色到簡約的單色。
  • 筆觸: 多樣化的風格包括超現實主義、數位紋理和多媒體層。
  • 值得注意的趨勢: 街頭藝術(如班克斯)、數位藝術、裝置作品。

阅读更多

购物车
zh_HKChinese